我们都知道车辆空气滤清器涉水时如果熄火,是不可以进行二次起动的,因为这样做有可能导致发动机损坏。究其原因是涉水熄火后发动机气缸内可能已经进水,而水是很难被压缩的,此时如果再次起动发动机,活塞上行时会受到巨大阻力,导致连杆弯曲甚至断裂。
水是从哪里进入发动机的呢?答案是空气滤清器壳体的进气口。当涉水深度超过进气口的高度,水就会被吸入空气滤清器,并经过进气歧管,最终进入发动机的气缸内。
那么问题来了,是不是只要不涉水,空气滤清器就不会进水呢?事实并非如此。除了涉水以外,还有一些情况也会导致空气滤清器进水。
1、冲洗发动机舱
有些车主在洗车时喜欢用水枪冲洗发动机舱,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。发动机舱具有严格的防水设计,正常情况下是不会接触到水的,而我们人为的冲洗,会造成零部件锈蚀和线路短路的风险,另外还可能造成空气滤清器进水。
因为大量的水会流经空气滤清器的壳体,如果发动机还在运转,那么水就有可能从空滤壳体的进气口被吸入,进入空气滤清器中。虽然这种情况不至于像涉水车辆一样造成发动机进水,但空气滤清器受潮后,一方面会导致进气不足,另一方面会导致滤清器使用寿命下降。
2、发动机舱密封不良
随着使用里程的增加,发动机舱的密封胶条老化,密封性会逐渐下降,造成发动机舱漏水,另外,一些事故车辆在进行钣金修复后,如果维修质量不合格,也可能导致发动机舱存在漏水现象。
当遇到大雨天气,漏入发动机舱的水可能流经空气滤清器壳体,从进气口被吸入造成滤清器进水。
事实上,即便排除我们前边提到的这几种特殊情况,空气滤清器受潮依然是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。因为空气滤清器的进气口直接通往外界空气,当遇到大雨天气,夹杂着水气的潮湿的空气同样会导致空气滤清器受潮。如果空气滤清器的质量不合格,其性能和寿命会大打折扣。
因此,这就需要我们的空气滤清器自身具有抵御潮湿的能力,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,一是受潮后依然保持工作稳定性,二是不会因受潮导致过早失效。